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院内首例ECMO技术
发布日期:2024-12-03 来源:宣传科 作者:重症医学科 黄兴琦 阅读次数:350次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此患者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患者。因胸闷伴呼吸困难3天,于11月20日来院急诊,心血管内科主任彭杰成带领团队紧急行PCl(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患者动脉狭窄及其严重(达90%以上),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Ⅰ型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表现,在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患者动脉血气氧分压41mmHg,经多学科积极处理3小时后,指脉氧仍低于80%,随时都有呼吸心跳骤停风险。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抓紧时间采取新的治疗方案!在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晓帆的主导下,科室ECMO团队经过紧急评估和探讨,决定为患者实施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上机治疗。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团队制定手术计划,并以最快速度做好术前准备。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田六九带领ECMO医疗小组分别为患者置入动脉、静脉管道;护士长何院玲带领ECMO护理小组则快速进行管道的预充。团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最后成功将动、静脉管道与ECMO管道连接。在机器启动的刹那,患者的血液开始缓缓引出体外,通过离心泵和氧合器,原本暗红的血液变成了鲜红,再被重新注入体内,上机治疗成功了!
然而,用上了ECMO并非万无一失,后面还面临诸多挑战。重症医学科团队及时与心血管内科、介入与血管外科、超声科等科室保持联系,紧密合作,共同探讨病情,为患者寻求最佳诊治方案。通过密切观察患者心功能、呼吸功能、出入量、内环境、以及凝血功能等细微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提高免疫力、营养支持、保护脏器、镇痛镇静等,为患者治疗把准方向;ECMO护理小组进行管路的维护、生命体征监测、预防压伤以及继发感染等一系列复杂的管理工作,为患者的健康续航。
经过6天的ECMO治疗,机器在运行了129个小时后,患者左室射血分射为44%,左室流出血VTI为13cm,明显好转,达到撤机标准,11月26号上午患者安全下机,目前正在进一步治疗和观察中。
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心肺生命支持技术,它的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离心泵(人工心脏),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和循环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此次ECMO治疗的成功标志着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为更多生命赋予新的希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