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19 来源:保健科 作者: 阅读次数:259次
一、爱耳健康小知识
(一)耳朵不小心进水怎么办?在游泳或洗澡、洗头时,如果耳朵不小心进水,应尽快把头偏向进水耳朵一侧,用同侧脚进行单足反复跳跃的方式(注意预防跌倒),同时将耳廓向后牵拉,促使进入耳道的水滴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顺着耳朵流出。
(二)耳朵到底能不能掏?正常人耳朵会产生一些分泌物,就是大家常说的“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外界灰尘、细菌以及噪音的侵入。大部分人的耵聍呈干性的,像小碎片一样,它会在我们的咀嚼动作中,自行脱落,所以绝大多数人的耳朵都是不需要去掏的。但是也会有一些人,耵聍呈现油脂样外观,会糊成油性耵聍。这种耵聍就很难通过咀嚼动作自行脱落到耳道外,若发现孩子耳朵里有大块硬结的耵聍堵塞耳道,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让医生用专业器械取出。根据耵聍生长的速度不同,建议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到医院进行一次耳道清理。但是不建议自行掏耳,以免引起耳道损伤,继发耳道感染。
(三)耳朵里进小飞虫怎么办?部分虫子有喜光的特性,可以用手电筒光照射耳内,试着把虫子引诱出来。如果虫子不出来的话,尽快到医院就诊,取出小飞虫。大家切忌不要用掏耳勺去试图把它掏出来,因为蚊虫在受到外物刺激的时候,有可能会向更深处钻,从而造成进一步损伤。
(四)耳机怎么用?我们提倡在听音频时使用扬声器,减少耳机的使用。在公交车、地铁等嘈杂环境中最好不要佩戴耳机。嘈杂的环境会使人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容易损伤听力。若需要使用,建议使用合适的降噪耳机,减少提高音量的需要。在相对比较安静的家庭环境下,如果能够不使用耳机,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必须要用,最好选择耳罩式,耳罩式耳机对外耳道和鼓膜的刺激要小于耳挂式和入耳式耳机。并且要把耳机的音量控制在三格到四格左右(保护听力的范围内),同时尽量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累积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
二、爱耳小贴士
(一)打电话要控制时长。一般情况下,打电话的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
(二)远离噪音。长时间待在噪声的环境下会导致耳蜗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的损伤或丢失, 造成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一旦发生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那听力就会无法恢复。
(三)避免耳朵进水。日常洗头洗澡时要注意,如果有水进入耳道,可以用干燥的棉签吸干水,以免耳部感染引发外耳道炎。尤其是喜欢游泳的人,在游泳前准备好游泳耳塞。
(四)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