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是“世界便秘日”。为提高人们对便秘问题的认识,促进排便健康,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党支部将举办“世界便秘日”义诊活动,帮助患者摆脱排便困扰,守护肠道健康。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便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健康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达4%-10%,60岁以上人群更是攀升至22%。长期便秘不仅会导致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痔疮、肛裂、肠道息肉等肛肠疾病,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便秘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便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缺乏运动、不良的排便习惯、精神压力大、肠道功能紊乱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无论是偶尔被便秘困扰,还是长期饱受其折磨,都应重视起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
活动详情
时间:2025年3月28日(周五)8:30-10:30
地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孝肃路院区门诊一楼
义诊专家:李峰主任医师,姚成云副主任医师,余芳芳副主任医师,祁崇斌主治医师,陈美丽护士长
健康热线:0556-5866165 15156861262
科普小课堂
什么是便秘?
①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②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
③粪便干硬:分散的干球粪、颗粒状、腊肠样,表面有裂缝。
慢性便秘有哪些危害?
影响肠道功能:长期便秘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干结的粪便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引发肠道溃疡等问题,另外可引起肛裂,痔疮。
损害身体健康:
1.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用力排便时腹压骤升,血压也会随之升高,这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2.
影响睡眠和精神状态:便秘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影响睡眠质量。长期便秘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而不良的精神状态又会进一步加重便秘。
3.诱发其他疾病:肠道内的有害菌因便秘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可能被吸收入血,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增加患结肠癌、肝性脑病等疾病的风险。
降低生活质量:慢性便秘带来的身体不适会对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生活质量。例如,因腹胀、腹痛等症状而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出行时也可能因担心找不到厕所而感到焦虑。
应对便秘小贴士
1.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火龙果,西梅,猕猴桃)、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
2.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机、看书等,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3.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进行一些针对腹部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促进肠道蠕动。
4.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肠道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