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7-23 来源:新闻办 作者: 阅读次数:2860次
此次大赛自5月27日启动以来,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中国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积极参与,共有两千余名选手参赛。经过层层选拔,750名选手进入初赛;经专家评审,110名选手进入复赛。复赛于7月19日在京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审现场合议,共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2名,三等奖68名。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敏,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去年疫情期间,作为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之一,我远赴武汉开展了长达65天的医疗援助工作,因此先后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天,我将那段抗疫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感受和启发分享给大家。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党旗下闪光》。2020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26日大年初二,安徽省卫健委发出通知,要组织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我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当天晚上,陪家人吃完年饭的我,开始收拾行李,四岁的女儿突然紧紧地抱住我,她哭喊着:“妈妈,妈妈,你不要走。”一旁的爷爷奶奶也背过身去,偷偷地抹眼泪,小声地说:“孩子还这么小,不能不去吗?”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不知归期的行程,但是作为一名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的专科护士,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没有忘记在党旗前举起右手立下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强忍住泪水,抛开不舍,把女儿抱在怀里,安慰她:“妈妈要去打怪兽,把怪兽赶走,妈妈就回来。”这个情景被朋友拍成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后广泛传播,从此我多了一个称号——“打怪兽的妈妈”。我内心深深地明白,这个称号是责任,是担当,它是个缩影,背后是无数的牵挂想念和为信仰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们。
抵达武汉后,我们迅速投入工作。在隔离病房里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挑战:防护服带来的身体不适、失眠带来的心理压力、时刻紧绷的防护“高压线”带来的紧张感以及被隔离的孤独感……。记得刚到武汉的第三天,夜里凌晨两点,我刚刚接班就发现一位中年患者突然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上显示血氧饱和度从1分钟前的90%的下降到58%,心率154次/分,呼吸48次/分,因缺氧患者神志出现昏迷,科主任评估病情后说:“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这就意味着开放气道后大量飞沫及气溶胶会迅速喷出,这是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风险极高的操作。而当时在紧急搭建的隔离病房里,有很多物资是匮乏的,我小声提醒:“主任,我们没有呼吸面罩。”没有呼吸面罩操作暴露的风险太大,一旦病人痰液喷出那是一定会被感染的呀。可转身看到监护仪上还在不断下降的数字,主任迅速做出了决定,语气坚定地说:“拿塑料袋来,留一个护士,其他人离开。”我立刻说:“主任,我留下!”我们迅速用塑料袋包住头面部,让其他医务人员退场。左手持喉镜,缓缓插入,右手拿气管导管迅速插入气管内,拔出管芯,退出喉镜,短短的几分钟插管成功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上升了,十分钟后患者从昏迷中苏醒。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对职业的莫大自豪感,所有的辛苦、疲惫、压力都是值得的!
武汉抗疫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证了生命的坚韧,给我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启发。我所在的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有一半以上是脑卒中患者,这类患者并发症多、康复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很多家庭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会选择居家康复。如何让这些患者在家也能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为此,我积极在科室推行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将护理的范畴从病房延伸到病人的家里,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