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14 来源:龙山院区儿科 作者:裴婷 阅读次数:1926次
2022年9月2日23时40分,安医大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龙山院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中心,急促的电话铃突然响起,产房急救呼叫,一名孕26周的孕妇即将分娩。正常分娩是37-41周,这个孩子到来的时间整整提前了77—105天!
情况紧急,新生儿科值班医师裴婷立即带领新生儿科抢救团队迅速赶至产房,紧锣密鼓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女婴出生时状况十分危险,全身肤色发绀,无法正常呼吸,心率仅为正常新生儿一半左右。抢救团队争分夺秒,很快帮女婴恢复通气,心率升至正常,在专业医护人员护送下被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刚来到世间的超早产儿,皮肤呈胶冻状,像豆腐一样薄嫩的皮肤,细细的一根小手臂,和成人一只大拇指一样粗,让人看在眼里,心都揪在了一起。随后一称体重:宝宝只有900克!
这名承载了家庭希望的小天使的救治到底有多难?据参与救治的医生介绍,在随后的70天时间里,她经历了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感染、呼吸暂停、电解质代谢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真菌感染、脑出血、胃食管反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一系列状况,这些临床诊断如同一座座险峻的高峰,矗立在医护人员眼前。
“超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脑部发育等都很不成熟,甚至一个稍不周到的照护细节都可能引起生命危险。”龙山院区儿科主任刘晓玲这样说。从新生儿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开始,她就带领儿科NICU医护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儿病情作细致调整,每一个临床决策前既要反复权衡利弊,又必须当机立断,任何一个细节举足轻重,都决定着抢救的成功还是失败。
出生时体重超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加之感染和缺氧等诸多原因,这个早产儿的生存能力低下,生命十分脆弱。从24小时全天照护到每一时刻血压、心率的监测跟踪,这个小生命牵动着整个儿科医护人员的心,大家用爱心、耐心、细心无微不至地呵护这个弱小的生命。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多次出现危险,NICU医护人员凭着丰富的救治经验,攻关克难,一次次将早产儿从死亡的边缘抢救回来。
在护理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迎难而上,想尽各种方法呵护这个脆弱的小生命。由于宝宝皮肤娇嫩,护理人员利用水床、水枕、水胶体敷料等方法来保护宝宝的皮肤。对于早产儿而言,能否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的关键,科室静脉治疗小组通过对患儿的血管情况、皮肤情况以及治疗周期的预判全方位进行评估后,精心准备后进行穿刺,为患儿日后生命通道保驾护航;为了模拟早产儿在母亲子宫内的生存环境,护理人员对保温箱做了特别处理,同时为宝宝进行“鸟巢”式护理,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线。从刚开始的禁食到鼻饲喂养再到能经口喂养,每一次摄入的奶量,护理人员都要精确计算,当看到宝宝能够完成生长所需的奶量时,医务人员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
除了多学科协作诊疗和连续性护理之外,龙山院区儿科团队还特别鼓励家长参与到治疗中来,通过接触、抚摸、哼唱歌谣、袋鼠式护理等方式进行亲子交流,提供早产儿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有利促进早产儿各项发育,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父母的焦虑,满足他们心理上的亲子需求,为早产儿父母亲后续喂养护理提供详细具体指导。
经过70天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11月11日,小天使顺利出院了,这时的体重已经有4斤多了,她也成为了医院儿科抢救存活的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
据悉,安医大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龙山院区新生儿科长期致力于儿科危重症的临床救治、科研和教学工作,并一直承担着市区、周边县乡镇医院的危重症新生儿和儿童的急救和转运工作。科室先后派人员到国内一流的儿童医院进修学习,掌握国内先进、完善的早产儿的救治方法和管理模式,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室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全力以赴施救,让多个生命重获新生,为多个家庭重新燃起希望。此次抢救的成功,标志着安医大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龙山院区儿科 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