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1-18 来源:宣传科 作者: 阅读次数:1334次
来源:掌上安庆
编者按:2023年,如约而至。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人又有了新的愿望。这些愿望中,有对亲人朋友的祝福,有对未来工作的规划,也有对安庆城市发展的期许。
蓝图绘就,征途如虹。正是每一个追梦人不懈地为自己的心愿奋斗,最终汇聚成了一座城市奋进的力量。奋斗创造奇迹,只要我们“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脚踏实地,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将心中的愿望变为美好的现实。
“宝贝,现在感觉怎么样?”“快点好起来回家过年喽”……1月16日19时,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查房的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梅俐像个“老小孩”,面对孩子,她永远是弯着腰,咧开嘴,模仿着孩子的语调。
“热退了,咳嗽咳痰好些了吗?”陈梅俐仔细询问着孩子的母亲严女士。严女士的孩子刚4个月,因肺炎住院,目前,孩子的病情已有明显好转。19时40分,陈梅俐刚从病房回到办公室,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位“老病号”的母亲。“小孩发烧,身上痒,一直用手挠。”电话那头,孩子母亲焦急地描述着孩子的情况。
打电话给陈梅俐问诊的“老病号”几乎每天都有。陈梅俐经常在凌晨接到电话,而也正是凌晨的电话让陈梅俐最是担心,因为这可能表示有住院的孩子突发紧急情况,或者是有孩子被送来医院,需要抢救。还有些时候是家长因孩子晚上身体不适咨询,但陈梅俐都会耐心作答,给出建议。“生病的孩子和父母都是脆弱的,他们需要医生的建议。”陈梅俐说。
20时,儿科的走廊传来了孩子的嘻戏声,陈梅俐走出办公室,叮嘱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们注意安全。这时,余女士抱着她的孩子走出病房,看“哥哥”们做游戏,这孩子因肺炎住院,今天退烧后,精神好了许多,被母亲从怀里放下的孩子,看见陈梅俐,刚刚蹒跚学步的他,慢慢向陈梅俐走来,陈梅俐走到孩子身边,弯下腰,和余女士一起牵着孩子一步步在走廊上行走着。
虽然临近春节,但儿科每天仍有不少孩子来就诊。新的一年,陈梅俐希望住院的孩子们能尽快康复,回到母亲的怀抱,和家人开开心心过春节;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平安是福”“健康快乐”是儿科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提及最多的新年心愿。
除了门诊,陈梅俐的剩余时间几乎都在病房,回家也得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赶往医院。1月16日,陈梅俐7时到病房查房,然后全天在专家门诊接诊,18时下班回家吃饭后又赶回医院,“忙起来,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已经做了37年儿科医生的陈梅俐感慨道。
儿科医护人员少,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儿科医护人员很难有节假日。“妈妈,你为什么周末都不带我去公园?”女儿儿时的“质问”,直到今天依旧留在陈梅俐的心头。
如今,陈梅俐的女儿在外工作,母女见面的机会更少了。“错过女儿太多的成长陪伴是我一生的遗憾。”陈梅俐说。新的一年,陈梅俐希望女儿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有时间能回家看看。也希望女儿能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过得开心”是她对女儿的唯一“要求”。
1月11日9时左右,一位呼吸困难的早产儿被推进了新生儿科的病房,情况十分危急,通过检查诊断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气胸,呼吸衰竭,颅内出血。经过多科室联动抢救,陈梅俐当机立断,为其做了胸腔闭式引流,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患儿转危为安。
“像这样的多科室联动在儿科太常见了。”陈梅俐告诉记者,儿科被业内称为“哑科”,大多数患儿对于病痛不能描述,回应医生的只有哭声,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在医学专业之外要善于观察,具有细心、爱心和耐心,而一些重症患儿病情发展极为迅速,这就要求儿科医生能又快又准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培养一名儿科医生是十分不易的。儿科并不是“成人缩小版”,其具有特殊性。很多医学生不愿选择儿科,这导致儿科面临医护人员紧缺的现状。新的一年,陈梅俐希望更多年轻医生能选择儿科,勇于挑战,不怕困难,为儿科事业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见习记者 管炜/文/图/视频 全媒体记者 徐志远 通讯员 武承志)